![]() |
董其昌-行書-孝經-書法字帖 |
董其昌, 這位晚明藝壇的巨擘,不僅以其山水畫名垂青史,更以一手秀逸清潤的書法,成為後世臨摹學習的典範。 今天,身為一位同樣熱愛筆墨的同道,我將帶領大家撥開歷史的塵埃,一同走進董其昌筆下的行書《孝經》世界,去細細品味那點畫間的流轉生姿,墨色裡的清雅韻味。 準備好了嗎?讓我們即刻啟程,探索董其昌行書《孝經》的無窮魅力!
一、 書法家董其昌簡介
要賞析董其昌的書法,首先必須了解這位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藝術家。董其昌 (1555年-1636年),字玄宰,號思白、香光居士,華亭 (今上海松江) 人,明代後期著名的畫家、書法家、書畫理論家和收藏家。
- 身份多元,成就斐然: 董其昌不僅是一位傑出的藝術家,更是一位身居高位的朝廷官員。他曾擔任禮部尚書,位極人臣。然而,他在藝術上的成就遠遠超越了官場生涯,成為晚明藝壇的領袖人物。
- 南北宗論的倡導者: 董其昌在書畫理論上最大的貢獻,莫過於提出「南北宗論」。他將中國山水畫分為南、北兩宗,並推崇南宗的文人畫傳統,對後世的繪畫和書法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
- 書法風格: 董其昌的書法博採眾長,融會貫通,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。他師法顏真卿、米芾、趙孟頫等名家,尤其推崇米芾的筆法和趙孟頫的結體。他的行書以秀美飄逸、清潤淡雅著稱,筆墨圓潤遒勁,章法疏朗空靈,具有溫文爾雅的書卷氣,呈現出一種「平淡天真」的境界。
二、 董其昌行書《孝經》字帖賞析
《孝經》是儒家十三經之一,闡述孝道思想的重要經典。董其昌以行書書寫《孝經》,可見其對於儒家倫理的重視,也體現了書法與傳統文化精神的融合。董其昌行書《孝經》冊,台北故宮博物院藏。
7個學行書的訣竅(在影片中詳細講解)👇
1. 整體風格:溫潤典雅,書卷氣息濃厚
![]() 圖1. 董其昌 / 行書《孝經》字帖放大欣賞 |
【圖1釋文】《孝經》仲尼居,曾子侍。子曰:“先王有至德要道,以順天下,民用和睦,上下無怨。汝知之乎?”曾子避席曰:“參不敏,何足 |
【圖2】以知之?”子曰:“夫孝,德之本也,教之所由生也。復坐,吾語汝。身體發膚,受之父母,不敢毀傷,孝之始也。立身行道,揚名於後世,以顯父母,
這幅《孝經》字帖,整體風格溫潤典雅,氣息平和,展現出典型的董其昌行書面貌。字裡行間流露出濃郁的書卷氣,與《孝經》的內容相得益彰。相較於他有些作品中較為率意奔放的筆觸,此帖更顯內斂含蓄,筆法精到,結字嚴謹,更適合作為學習行書的優秀範本。
![]() |
董其昌行書《孝經》名家法書字帖 |
2. 筆法特點:流暢圓潤,提按分明
- 用筆流暢自如: 董其昌的筆法以流暢圓潤著稱,此帖亦不例外。起筆、行筆、收筆,筆筆交代清晰,線條流暢自然,轉折處圓轉自如,少見方折生硬之感。筆與筆之間連帶呼應,氣脈貫通,字與字之間顧盼生情,營造出行雲流水般的視覺效果。
- 提按頓挫,富於變化: 在流暢的筆法之中,又見提按頓挫的變化。筆畫粗細有致,墨色濃淡相宜,使得線條富有彈性和生命力,避免了平板單調。起筆多露鋒,乾淨利落;收筆或回鋒含蓄,或出鋒灑脫,各具姿態。
- 墨法運用,清潤淡雅: 董其昌善用淡墨,營造出清潤淡雅的墨色效果。此帖墨色濃淡相間,層次豐富,既有濃墨的沉穩厚重,又有淡墨的空靈飄逸,使得整體畫面清新雅致,耐人尋味。
3. 結字特徵:秀美飄逸,疏朗有致
![]() |
圖3. 董其昌 / 行書《孝經》字帖放大欣賞 |
【圖3】孝之終也。夫孝,始於事親,中於事君,終於立身。《大雅》云:‘無念爾祖,聿修厥德。”天子章第二;
![]() |
圖4. 董其昌 / 行書《孝經》字帖放大欣賞 |
【圖4】子曰:“愛親者,不敢惡於人;敬親者,不敢慢於人。愛敬盡於事親,而德教加於百姓,刑於四海。蓋天子之孝也。《甫刑》云:‘一人有慶,兆民賴之。’
![]() |
圖5. 董其昌 / 行書《孝經》字帖放大欣賞 |
![]() |
圖6. 董其昌 / 行書《孝經》字帖放大欣賞 |
【圖6】身,然後能保其社稷,而和其民人。蓋諸侯之孝也。《詩》云:“戰戰兢兢,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。卿大夫章第四;
- 結字修長,姿態優美: 董其昌的行書結字多呈修長之態,重心平穩,姿態優美。字形開合有度,疏密得當,避免了擁擠和鬆散。
- 結構穩健,重心平移: 雖然字形修長,但結構卻非常穩健,重心平移,展現出高超的結構把握能力。字的重心並非垂直居中,而是略有偏側,通過筆勢的調整,達到視覺上的平衡,更顯生動活潑。
- 章法疏朗,空間靈動: 董其昌非常重視章法的佈局,此帖章法疏朗開闊,字與字之間、行與行之間留有適當的空間,使得畫面空間感十足,氣息通暢,更顯靈動灑脫。這種疏朗的章法,也與他追求的「平淡天真」的審美趣味相契合。
4. 風格意蘊:平和簡靜,儒雅氣息
![]() |
圖7. 董其昌 / 行書《孝經》字帖放大欣賞 |
【圖7】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,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,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。是故非法不言,非道不行;口無擇言,身無擇行;言滿天下無口過,行
![]() |
圖8. 董其昌 / 行書《孝經》字帖放大欣賞 |
【圖8】滿天下無怨惡:三者備矣,然後能守其宗廟。蓋卿大夫之孝也。《詩》云:“夙夜匪懈,以事一人。”庶人章;
![]() |
圖9. 董其昌 / 行書《孝經》字帖放大欣賞 |
【圖9】士章第五;資於事父以事母,而愛同;資於事父以事君,而敬同。故母取其愛,而君取其敬,兼之者父也。故以孝事君
![]() |
圖10. 董其昌 / 行書《孝經》字帖放大欣賞 |
【圖10】則忠,以敬事長則順。忠順不失,以事其上,然後能保其祿位,而守其祭祀。蓋士之孝也。《詩》云:“夙興夜寐,無忝爾所生。
董其昌的書法追求平和簡靜的意境,他的字如其人,溫文爾雅,謙和內斂,具有典型的文人氣質。此幅《孝經》字帖,更是將這種風格意蘊展現得淋漓盡致。透過字裡行間,我們彷彿可以感受到書家平和的心境和儒雅的氣息,以及對於傳統文化和倫理道德的尊崇。
三、 學習建議與臨摹要點
![]() |
圖11. 董其昌 / 行書《孝經》字帖放大欣賞 |
【圖11】庶人章第六;用天之道,分地之利,謹身節用,以養父母,此庶人之孝也。故自天子至於庶人,孝無終始,而患不及者,未之有也。
![]() |
圖12. 董其昌 / 行書《孝經》字帖放大欣賞 |
【圖12】三才章第七;曾子曰:“甚哉,孝之大也!”子曰:“夫孝,天之經也,地之義也,民之行也。天地之經,而民是則之。則天之明,因地之利,以順
![]() |
圖13. 董其昌 / 行書《孝經》字帖放大欣賞 |
【圖13】天下。是以其教不肅而成,其政不嚴而治。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,是故先之以博愛,而民莫遺其親,陳之於德義,而民興行。先之以敬
![]() |
圖14. 董其昌 / 行書《孝經》字帖放大欣賞 |
【圖14】讓,而民不爭;導之以禮樂,而民和睦;示之以好惡,而民知禁。孝治章第八;子曰:“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
董其昌的行書,風格獨特,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,也是學習行書的絕佳範本。臨摹董其昌的《孝經》字帖,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:
- 筆法入手: 首先要掌握董其昌流暢圓潤的筆法,體會提按頓挫的變化,練習各種筆畫的寫法,尤其是點、橫、豎、撇、捺等基本筆畫。
- 結構著眼: 仔細觀察董其昌的結字特徵,分析字的結構規律,掌握字形的開合、疏密、重心等關係,力求寫得結構穩健,姿態優美。
- 章法體會: 學習董其昌疏朗開闊的章法佈局,體會字與字、行與行之間的呼應和空間關係,練習整體佈局的能力。
- 意臨為主: 臨摹初期可以先從「意臨」入手,重在體會董其昌的筆意和神韻,不必過於拘泥於細節的完全模仿。
四、《孝經》內容與書法意境的融合
![]() |
圖15. 董其昌 / 行書《孝經》字帖放大欣賞 |
【圖15】也,不敢遺小國之臣,而況於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乎?故得萬國之歡心,以事其先王。治國者,不敢侮於鰥寡,而況於士民乎?故得百姓之歡心,以事其先君。
![]() |
圖16. 董其昌 / 行書《孝經》字帖放大欣賞 |
【圖16】治家者,不敢失於臣妾,而況於妻子乎?故得人之歡心,以事其親。夫然,故生則親安之,祭則鬼享之。是以天下和平,災害不生,禍亂不作。故明王之以孝
![]() |
圖17. 董其昌 / 行書《孝經》字帖放大欣賞 |
【圖17】治天下也如此。《詩》云:有覺德行,四國順之。李龍眠畫孝經像,米元章以書副之。
![]() |
圖18. 董其昌 / 行書《孝經》字帖放大欣賞 |
【圖18】凡八章,在宜興吳光祿家。令人借摹未得,以意為此。其昌。
《孝經》作為儒家經典,宣揚孝道倫理,內容平和溫順。董其昌以行書書寫《孝經》,其書法風格的溫潤典雅、平和簡靜,與《孝經》的內容精神高度契合,相得益彰。在欣賞書法的同時,也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,提升作品的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。
![]() |
圖19. 董其昌 / 行書《孝經》字帖放大欣賞 |
【圖19】{清高宗行書題跋}香光書孝經,入石渠上等者。朱絲闌、鳥絲闌各一冊,與此凡三本。乙酉冬,因彼二冊款識相同,實其真贋,各為之跋。
![]() |
圖20. 董其昌 / 行書《孝經》字帖放大欣賞 |
【圖20】此冊仿米書雖不全,筆意蕭遠有逸致,當得偶然欲書之趣,與朱絲闌本正堪伯仲。丁未孟冬御識。
五、延伸閱讀:董其昌草書的奔放與精妙
董其昌不僅行書造詣極高,其草書也獨具特色,展現了與行書溫潤風格截然不同的奔放與灑脫。若您想進一步領略董其昌草書的藝術魅力,不妨欣賞這篇:
- 書法欣賞 │董其昌大草長卷《試筆帖》草書妙品欣賞👍 (此連結已加入,點擊即可閱讀)
董其昌行書《孝經》字帖,是學習行書的絕佳範本,也是欣賞中國書法藝術的珍品。透過對此字帖的深入賞析,我們不僅可以領略董其昌精湛的書法技藝,更能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。 延伸閱讀其草書作品(點擊這裡),更能體會董其昌在不同書體間的精妙掌握與藝術風格的多樣性。
聲明: 以上賞析文字為原創,並結合書法專業知識和對董其昌書法作品的理解撰寫而成。圖片來源標註於圖片下方。 如有引用書籍或網路資源,已在文末列出。
引用來源:
- 《中國書法史》 (多位學者合著) - 提供董其昌書法風格、歷史地位等方面的學術觀點。
- 《董其昌書畫全集》 (故宮博物院編) - 提供董其昌書法作品的圖像資料和相關研究。
- 網路資源 - 補充董其昌生平、書法特點等基本信息 (作為輔助參考,學術性內容以書籍為主)。